“旅游特色小镇”专题研讨会 | 嘉宾发言摘要


 

 

“旅游特色小镇”专题研讨会

 

2018324日,由《旅游学刊》编辑部主办的“旅游特色小镇”专题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地风景集团等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就特色小镇的政策、评估与活化以及旅游特色小镇的网络化呈现、发展路径、文化传承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定共识。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旅游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尚未清晰,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工具。在互联网、高铁等时空压缩技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趋势下,旅游特色小镇应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乃至生命的有机融合,注重文化特色、协调发展,警惕房地产化。此次专题研讨会容丰富,讨论热烈,生动活泼,成果显著。

 

上午场:

 

开幕致辞

严旭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

 

主持人

张辉: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题演讲:

冯 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

题目: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方向

冯新刚: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

题目:国家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百强评估

杨朝睿:北京大地风景集团副总规划师

题目:特色小镇COD模式构建与旅游特色小镇孵化

刘家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旅游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WREATH模式与实践

开幕致辞

严旭阳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

 

 

第一,关于专题研讨会。旅游业近些年来发展非常快,不管是在国内的需求还是对国外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很多的主题都要讨论。《旅游学刊》有这么一个想法,就一些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主题,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分专题进行研讨。2017年开了一个土地问题的研讨会,效果也非常好。

 

第二,关于旅游特色小镇。中国有两个大的发展趋势非常关键。第一个是工业化,这样一个国家,如果工业化不能充分发展,未来发展的基础很难能够得到非常坚实的发展。第二个是城镇化。在城镇化里面,除了城市的发展,必然还会有一些镇的概念。当然这个镇是不是跟乡镇一样,未必是行政化的,可能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推动下,产生一种人类居住、生活、产业活动的一个空间布局。那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关于学刊年会。今年学刊的年会,主题是“新时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将跟《管理世界》两家联合主办这次峰会。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旅游发展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需要学术界一起研究。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么一个时间段怎么把旅游做好?文化跟旅游结合在一起了,我们在这个框架下怎么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今天这个旅游特色小镇的专题研讨,大概就是在《旅游学刊》总的这么一个考虑背景下,我们来做这个专题研讨。我就先说这些,谢谢各位!

 

 


 

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方向

冯 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

 

 

关于特色小镇,以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了。那么我认为现在有三个非常主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一个就是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风向;第二个是风口;第三个是风险。这是我们现在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三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风向。

 

一是推还是不推?有一段时间特别担心特色小镇不让搞了。但是后来这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得到了解决。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作为一种重要的城镇化的实践,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可——特别是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内容,作为新经济发展的一项内容,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项内容。

 

二是能推多久?在改革发展过程当中,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整个过程当中,甚至在进入新时代发展之后,特色小镇作为一种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在很长时间之内,都能找到它的立足点和生命力。

 

三是要推多少个?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未来高质量发展落实到方方面面,在特色小镇这个发展方面,也是要追求有质量的发展、健康的发展、规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质量摆在第一位,数量已经不是主要问题。

 

四是按什么模式推?很多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的模式,实际上浙江特色小镇有可以学的和不可以学的。可学的是政府给的这些做法,比如如何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做法,不可学的是立足的基础,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产业条件等等。

 

五是谁来牵头推?特色小镇发展是一个合力推进的过程,应当纳入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这样一个多部委协调的机制当中。未来强调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一些部门的责任非常有利于克服前一阶段特色小镇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风口。

 

一是哪里有风口?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一定不能够四处开花,它一定只能是在适宜的地点才具有高度的生命力。比如大城市的周边,依托现有的一些存量较好的发展空间的园中镇、镇中镇,还有利用城市的一些街区进行一些更新提升的小镇。

 

二是什么类型会有风口?不能简单把产业经济的分析套到小镇上去,强调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上面,过去有发展的基因,现在有发展的条件,未来有发展巨大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强调对于产业和地点相结合的这种分析。

 

三是谁的风口?这是一个联合创造生产力的一个风口,是大家协同合作的一个风口。所以非常强调的是政府和企业有效的合作。

 

四是以什么姿态迎接风口?小镇要密切地和我们的核心城镇,要密切地和我们一些交通枢纽进行结合,和我们一些现有的产业创新高地进行结合,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特色小镇发展越来越强调它在区域协调发展当中的作用。

 

五是风口黄金窗口期在哪?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结合长远发展,制定一个较长时间的路线图。对于企业来说,原先误认为要迅速地抓住所谓的黄金窗口期、要抢占地点,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第三,风险。

 

最大的风险,是对于风险没有认识。有这样几类风险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政策整顿的风险。要牢牢抓住特色小镇发展这样一个绿色的、创新的发展方向,要通过这样新的发展理念来引导我们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避免我们一个局部的发展和那些受到打击、受到打压的小镇混为一谈。

 

二是债务过度的风险。现在国家明确要求,我们现在县市区债务超过一定警戒线的地方,不能再通过政府的债务平台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那对于企业来讲,实际上也面临着我们的资金疏解这样的问题,所以要警惕债务过度的问题。

 

三是房地产化的风险。特色小镇发展不能不搞房地产,很多房地产企业转向做特色小镇,我认为也有很多值得理解的一些原因,但是不能将房地产和房地产化混为一谈。

 

四是能力内存不足的风险。特色小镇将一个产业上升为产业与区域相结合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是要求多要素,多主题,是一个创新程度极高的空间,它的门槛比我们以往许许多多的发展空间要求其实要高得多。

 

五是过度布局的风险。每个局部都可能认为这个地方发展某些特色小镇是合理的,但是放在一个市一个省甚至放在全国来看,可能来讲,我们很快面临一个小镇产能过度、布局过度的问题。

 

 


 

国家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百强评估

冯新刚

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

 

 

第一,研究背景与目的。2016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热潮,为小城镇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但在近两年的特色小城镇培育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评估有助于客观展示特色小城镇的特色和发展潜力,宣传优秀特色小城镇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社会资本提供决策作参考依据,为创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空间载体,为旅游者奉上丰富且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评估体系与方法。以住建部公布的两批403个国家特色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从主要因子分析入手,从核心竞争力、经济增长潜力、城镇支撑体系、社会服务保障和生态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21个指标进行分析。

 

第三,综合评估结果。403个特色小城镇中前100强的普遍特点是区位好、规模大、经济强、资源丰富、设施完善、行政效能高,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在吸引投资和人口集聚方面具有优势,是我国特色小城镇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批。

 

第四,分项评估结果。一是核心竞争力角度,前100名小城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大城市近郊、交通便捷地区,而且物产、景观、文化资源丰富。二是经济增长潜力角度,前100名小城镇在经济实力、投资热度、人才集聚度、未来活跃度四个方面全面超越平均水平。三是城镇支撑体系角度,镇区规模、市政配套、人居环境对前100名小城镇起到更多支撑作用。四是社会服务保障角度,城镇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效能具有较大的推动力。五是生态安全角度,在生态安全方面略有优势,但由于经济条件较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低碳生活方面评分较低。

 

每个小城镇都应该根据自己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通过相互比较借鉴,确定自己的薄弱领域,并在最能提升综合实力的领域集中发力。希望我们这套指标体系对国家特色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特色小镇COD模式构建与旅游特色小镇孵化

杨朝睿

北京大地风景集团副总规划师

 

 

特色小镇发展的现实情况是有政策、缺细则,有流程、缺准则,有方向、缺路径,有建设、缺特色。特色小镇的打造,不是一个口号、一个目标、一个文件、一个挂牌所能解决的。

 

方向决定发展。1978—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高速增长。特色小镇建设与国家推动乡村建设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一脉形成。梳理住建部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可以发现旅游特色小镇多分布在江苏、浙江,且多是非建制镇;地形分布特征不明显;集中在城市近郊区和乡村地区;产业融合趋势明显、旅游+”是主流。

 

过程影响结果。特色导向型小镇发展模式(CODCharacter-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旅游特色小镇内容建设为关注点进行构建,对其文化内涵、产业构建、市场突破、产品业态、运营方式、资金计划做为建设的指导依据,依据内容需要设计空间形态的发展过程。虽然与传统的形态导向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VODVisual-Oriented Development)相比在终极目标、开发素材、收益方式等方面相同,但是在开发效率、客群吸引力、最终结果等方面更为理想。

 

环境决定成败。旅游特色小镇靠孵化不在建设。旅游特色小镇孵化是一个培育过程,并非一个建设结果,这一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解决好旅游特色小镇的生长问题与环境问题,才能获得有生命力的旅游特色小镇。

 

 


 

旅游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WREATH模式与实践

刘家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逆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催生小镇热。从地理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地理差异显著,城市化一条道路解决不了中国的人地矛盾。乡村振兴战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抓手。在逆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核心。近年来,特色小城镇成为各级政府、各路资本、各种专家最为关注的关键词,没有之一。

 

我国旅游特色小镇包括景区配套型、古镇改造型、仿造古镇型、专业市场依托型、度假区配套型以及人造主体型。

 

景区配套型:我国著名的老牌景区,都有配套的旅游特色小镇,构成景区游、小镇住的理想模式。在新兴景区开发过程中,以景区配套为理由开发建设的旅游特色小镇比比皆是。

 

历史文化古镇改造型:由历史文化古镇转化成的旅游特色小镇,多采用搬迁部分居民出去住形成,古镇原居民腾出空间开发旅游,往往形成新城古镇并蒂而生的格局。我国目前大量历史文化古村镇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仿造古镇型:属于无中生有型,其代表中有中青旅开发的古北水镇、陕旅集团打造的诸葛古镇、百悦旅开集团开发的太行古镇等。优点是土地与房屋产权属性统一,没有拆迁搬迁等麻烦,易于快速建成运营与统一管理;缺点是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原生态生活场景和故事。

 

专业市场转化型:这类特色小镇因商务市场而兴旺,带动小镇旅游要素的成长以及朝着景区化方向迈进。这类特色小镇受专业市场起伏影响。

 

度假区综合服务型:以精品度假酒店、度假活动场馆、文化娱乐场所以及优美环境吸引游客,多数围绕主题度假酒店成长起来的,是旅游度假区的服务中枢。

 

人造主题型:往往伴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可以归结为旅游地产小镇,用小镇服务带动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与销售。

 

现实的旅游特色小镇或规划设计的特色小镇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适宜步行;二是没什么玩头;三是环境不宜人;四是没什么看头;五是没文化灵魂;六是搞不健康活动。

 

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应当遵循WREATH(花环)模式,实现步行化(Walkable)、体验化(Recreations)、环境美化(Environment)、景区化(Attractions)、主题化(Theme)、健康化(Healthy)。

 

 


 

下午场:

主持人

张辉: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题演讲:

宋 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题目:欧洲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启示

刘沛林: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题目:虚拟现实与旅游特色小镇的网络化呈现

徐 虹: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

题目: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取势、明道与优术

厉新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

题目:旅游小镇的内生发展与路径

李君轶: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题目:集中到弥散:网络化下的特色小镇建设

曾博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

题目:旅游小镇:逻辑与方向

 

欧洲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启示

宋 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背景:城镇化水平与结构

 

从全球来看,大洋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城镇化率相对较高,而亚洲的城镇化率增速最快。就欧洲内部来看,形成了由城市、镇或者郊区以及农村共同构成的多元化、分散化的体系。在发达的欧洲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居住在镇里。例如,根据ECOVAST(欧洲村庄与小镇理事会)的调查显示,欧洲在其所调查的范围内共有4580多个小镇(人口在1万到3万之间),居住着78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3%;小镇的数量占欧洲所有镇的数量的64.2%;大一些的镇(人口在3万到5万之间)居住了7.7%的人口;人口超过5万的城镇为1341个(占总人口的37.5%)。这种城乡结构决定了小城市、小城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德国为例,欧洲城镇化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平衡、分散、“亲小”、特色。

 

借鉴:欧洲特色小镇发展

 

欧洲特色小镇发展有依托其他产业发展,如奥迪全球总部和欧洲工厂所在地德国英戈尔斯塔特;有依托大学教育发展,如英国剑桥;有依托文化旅游发展,如法国戛纳、瑞士达沃斯等。尤其是德国,有很多叫公司镇,一个镇就是一个全球500强,就是一个大的知名公司的总部,或者是一个生产中心。欧洲特色小镇可以分为大城市依托型、网络节点型、孤点分布性,比例分别为22.4%37.3%40.3%

 

启示:如何发展特色小镇

 

第一,兼得大城市和乡村的好处的小镇是不易实现的,需要系统的政策引导和各方面因素的配合。第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小镇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英国的“新城运动”历时30多年才完成。第三,小城镇与大产业的共生发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一镇一业”甚至“一镇一企”。第四,特色小镇,是长出来的,而不是造出来的;是历史产物,而不是单纯投资的产物;是地方发展导向,而不是房地产导向。第五,旅游特色小镇应当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兼具的“三生空间”,需要依托于各种因素:自然景观、特色产业、人文魅力、配套齐全、节庆活动,并能够实现小镇之间的串联和连接。

 


 

虚拟现实与旅游特色小镇的网络化呈现

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人们时间与精力的有限性与人们向往游览更多景点的美好愿望的矛盾要求发展网络虚拟旅游,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虚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虚拟旅游具有时间灵活性、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体验感的独特性等优点,360度全景摄影是当前主要虚拟旅游方式。

 

就虚拟现实在旅游特色小镇中的实践而言,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从网络营销、理念构建、技术实现三个方面着手。

 

理念构建方面,一是要树立互联网+的理念,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二是要树立新传媒的理念,适应新的营销策略;三是要树立创新的理念,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业态,推进供给侧改革。

 

技术实现方面,应当实现数字化采集、数字化表达和数字化传播,但也存在着旅游特色小镇的三维建模技术、虚拟旅游技术以及虚拟信息与现实信息行之有效的结合等三大技术难题。

 

网络营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丰富了旅游营销的形式,增加了旅游产品的类型。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取势、明道与优术

徐 虹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

 

 

取势:借供求双方合力之势

 

乡村振兴指引——取方向之势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离不开人、产业、空间和制度等要素的相互作用。随着壮劳力离开了乡村,产业和空间逐渐的衰败,乡村治理制度也失去了土壤和基础,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旅游这样一个多功能性,可以发挥我们产业集聚、资本参与、技术创新、环境改善、人流汇集这方面的优势。旅游特色小镇作为缓解“城市病”、解决“空心村”问题应时而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发展环境利好——取政策之势

任何政策它都具有两面性,既具有推动、助力我们特色小镇建设的力量,也有约束和限制它发展的作用。因此既要体现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的旅游业发展新方向,也要正确把握国家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深刻内涵、鼓励与限制方向。合理取政策之势,取正确投资方向,防盲目投资风险。

 

美好生活需要——取市场之势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需求的不仅量在增加,而且结构在发生变化。国内旅游中20多亿都是奔向乡村的。如何给他们提供适应他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升级换代的产品,这就需要在市场之势不断壮大的时候,慎重把握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

 

明道:走四生和谐发展之道

明道就是要掌握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特色小镇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建设?首先应当遵循五度原则。

 

一是规划高度。站位要高、有全盘规划,对小镇的选址、定位、运营等有准确地考察。

二是发展角度。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和特色,合理利用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

三是建设深度。树立大产业观、大规划理念,寻求旅游业与多产业的融合与交叉。

四是治理精度。精于打造,发挥工匠精神;精于治理,在于市场运营者的管理和掌舵。

五是经营力度。需要历经漫长的过程,坚守小镇战略和发展特色,促进人的发展。

 

其次还要明确以人为核心,追求人在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上的四生和谐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生产方面,促进人与资源的和谐。树立基于多元主体共创的大资源观。

生活方面,力求人与人的和谐。处理经营者与游客、游客与居民、游客与游客的关系。

生态方面,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发展,游客乐、百姓富、生态美。

生命方面,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合二为一,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成长。

 

优术:采主客协同建设之法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要走市场化道路,需要实现大众旅游向优质旅游的提升,把握旅游市场规律。

第一,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

第二,以特色项目拉动消费、凝聚人气,形成观光视觉区、体验展览区、康体养生区等多个运营项目板块。

 

 


 

旅游小镇的内生发展与路径

厉新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

 

 

旅游小镇与传统文化

特色的小镇,主要的特色就是在于产业的特色和文化的特色。如果特色小镇是特色旅游小镇,那就更加需要关注文化的力量。无论是延续的文化传统还是活跃的文化创新,没有文化的小镇,都是没有生命力、没有持续力的小镇。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文化不仅仅是延续的文化传统,还包括创新的文化积淀,不仅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我们自己也需要创新出一些东西来。

 

旅游特色小镇面临问题

第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在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究竟是围绕已有的建制化行政空间的特色村落或小镇来展开,还是另起炉灶,以景区化、园区化的模式来建设全新的旅游特色小镇。在选择决策时,必须清晰的一点是:景区可以闭园,但小镇不能“停摆”。

第二,建设与运营的问题。以我国当前的资本环境和建设能力而言,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绝对不缺投资者和建设者,缺的是运营者。运营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建设与运营的脱节给旅游特色小镇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更何况很多旅游特色小镇运营困境的“种子”在规划建设之处就已经埋下,要想在后期调整来解决就非常困难。

第三,速度与差异的问题。旅游特色小镇“大干快上”势必造成发展的泡沫,从市场发展的角度,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生庞大的市场需求来消化这么多的旅游特色小镇的供给,“持久发展”是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潮中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旅游特色小镇打造路径

一是守常与达变。知常达变、革故鼎新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原则。在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守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常”,又要充分创造现代优秀文化这个“变”。

二是本体与应用。文化为体,旅游为用。文化是旅游特色小镇的精神内涵,归根结底,文化需要通过各种旅游活动和相应的产品外显出来。因此,在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主流消费人群,创造具有影响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

三是产品和故事。旅游特色小镇的差异化发展离不开优质的IP,必须要用符合自身文化特色的主题性产品来形成高显示度的品牌,从而树立自己在市场上的辨识度。

 

 


 

集中到弥散:网络化下的特色小镇建设

李君轶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

 

 

从时空的角度、地理的视角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时空压缩是信息时代和高速交通网络时代的最直接结果。

城镇化和产业化集聚到一定阶段,急需要破解城市化和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核心问题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发生了巨大变革(譬如土地)。

在交通网络与信息网络高速压缩时空的影响下,空间由集聚化向均质化转变的趋势日趋明显,集聚化减缓,均质化出现。在空间、资源、要素逆城镇化下的弥散过程中,特色小镇应时而生。

 

特色小镇建设的时空突破

第一,网络是特色小镇的基底。创新网络、产业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网络等物质与非物质交织的网络将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基底。

第二,智慧是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新产业、智慧小镇、智慧民生是特色小镇的趋势。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在小空间约束下建设集智慧经济平台、智慧经济企业、智慧应用项目等于一体的智慧产业集群将是特色小镇的发动机

第三,创新是特色小镇的永恒主题。所有的特色小镇都应该是一个创新体,无论是小镇主题的选择还是产业的升级,都离不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

第四,空间重构是特色小镇的成败关键。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重构关系着特色小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第五,旅游是特色小镇的功能拓展。特色小镇强调居游共享。旅游化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镇的旅游化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是居民的,旅游特色小镇是游客的,并不是所有的特色小镇都可以发展旅游。

 

 


 

旅游小镇:逻辑与方向

曾博伟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

 

 

城镇化的新路径

 

两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小城镇不能产生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浪费土地现象比城市更为严重,同时导致公共设施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因此城镇化的主要方向是发展城市,特别是发展大城市。

观点二:仅靠中国现有600多个城市来解决农业人口转移问题并不现实,单一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很难奏效,而发展小城镇可以较低成本地解决农村人口的转移问题,应该成为中国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对社会资本而言,投资小城镇比投资乡村回报相对更高。如果政府层面加大对小城镇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市场力量更有动力参与其中促进小城镇发展。

 

特色小镇的新选择

 

第一,分类发展。旅游小镇包括旅游古镇、依托知名景区发展的旅游小镇以及城郊休闲小镇。

第二,特色发展。旅游小镇的特色发展包括特色资源、特色文化和特色形象。

第三,适度聚集发展。旅游业的聚集与工业、农业不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聚集。旅游小镇的聚集应依托不同特色旅游资源和公共设施配套形成的小组团式聚集,这种聚集是比一般的乡村集聚度更高,但是低于小城镇镇区聚集度的聚集方式。

第四,协调发展。旅游小镇的协调包括产业协调、参与主体利益协调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

 

 

 

专家发言完整版将于《旅游学刊》第5~6期刊登(含张辉教授、罗德胤副教授的文字版),敬请关注。

 

摄影:史阳剑

 

上一篇:2017《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北京举行

下一篇:“中国旅游:四十年,再出发”专题研讨会|嘉宾发言摘要(上午场)